从中学西传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义
吴建中
上海图书馆馆长
“中国文化走出去”始于千百年前的丝绸之路,虽然其间经历过风风雨雨、断断续续,但西方人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始终没有停止过,尤其是欧洲近代中国风的兴起表明西方人不仅对中华文化持有好感,而且试图以此来弥补欧洲文化的不足和缺陷。今天,我们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时候,更要文化先行,通过不同文化和民族的相互尊重和认同,共同构筑起一个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文化对话和交流的命运共同体。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不仅与经济发展有关,其文化价值和意义更为深远。
一带一路战略与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
2016年8月17日中央召开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着眼于我国“十三五”时期和更长时期的发展,逐步明确了“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三个发展战略。这三个发展战略是在“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也就是说,这三个发展战略当中,“一带一路”是引领性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更是一个国际性战略。
“一带一路”倡议涉及65个国家和地区,它们是东亚蒙古,东盟10国,西亚18国,南亚8国,中亚5国,独联体7国,中东欧16国,共计44亿人口,占全球人口的63%,GDP规模超过21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9%。“一带一路”地理上贯穿亚欧大陆和部分非洲地区,东起活跃的东亚经济圈,西抵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是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的广大亚非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的建设是非常关注的,当然,也非常关注非洲的发展。在上海世博会期间组委会专门建设了由整个非洲参与的联合馆,我相信在未来十年二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非洲将会有更多的国家崛起,成为新兴发展国家。当然中国目前的关注点,主要在“一带一路”沿线的这些发展中国家。
“一带一路”倡议发布后,沿线的60多个国家不仅快速做出了反映,而且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外的一些国家,也表示了积极参与的姿态。需要强调的是,“一带一路”有两个重要的报告。一个是2014年,我国通过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战略的规划》,一个是2015年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德国前驻华大使施明贤先生就这两个报告说了这样一句话,他说:“一带一路”计划具有很高的象征性意义,它将中国到欧洲的古老贸易线联系了起来。他表示该计划是具有包容性的,欧洲不应错过这个机会。同时他认为21世纪的势力划分,将不再完全由军事实力决定,而是由经济和文化实力决定。今天,中国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推进“一带一路”有其深刻的战略意义,我们不仅要在数字化经济中谋求新跨越,而且要在全球合作中把握主动权。
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的《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简称 “SDGS”)在2015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发布。“SDGS”旨在减贫、脱贫。中国非常重视减贫脱贫的工作,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这一战略目标中,把它放在一个很高的战略地位。
我认为,“一带一路”的目标跟联合国发展议程是相辅相成的,都是一个国际化的战略。只不过“一带一路”是区域性的,而联合国发展议程是整个全球的,但是这一个区域性的目标也将对全球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一带一路”的目标是实现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它的优先目标是解决教育、卫生、就业等基础性问题。众所周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中,中国要带头引领,在脱贫、教育、卫生、就业等基础性的问题上实现突破。
从造纸和印刷术西传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意义
在丝绸之路的交流历史中可以看到,中华文化早就在向西方传播了。西方人看待中国,无外乎两方面,一方面是比较积极、客观的,另外一方面呢,就是看低中国,认为中国没有什么大的贡献。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通过丝绸之路通向四方,这一点有些西方人不愿意承认。比如他们认为,活字印刷是他们发明的。
造纸术是怎么传到欧洲的?首先,造纸术是在公元前后的二三百年里发明出来的,到了8世纪前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到了阿拉伯,然后再传播到欧洲。国外也有人承认,中国发明造纸术后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了造纸厂。虽然近代造纸工业发展很快,但其基本原理跟蔡伦造纸方法基本相同。也就是说造纸术是从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西方的。第二,四大发明中的印刷术。中国早在11世纪就发明了活字印刷,但是因为缺乏早期活字印刷实物,个别国家的一些研究者对中国活字印刷术的首创权提出了异议。
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史金波在《中国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早期传播:西夏和回鹘活字印刷术研究》一书当中,介绍了西夏和回鹘文活字印刷品的实物文献。在巴黎吉美博物馆中,藏有800年前的回鹘文木活字。这是世界上最早以字母为单位的活字术,年代在12世纪到13世纪上半叶之间,应该说它早于古登堡使用金属活字200左右。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造纸术和印刷术传播到了西方,这是不可否认的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风”。 500年前欧洲大批传教士来华,回国后他们向欧洲传播了中国的文化。18世纪欧洲兴起了“启蒙运动”,在那时掀起了一场“中国风”,法文是Chinoiserie。“中国风”既包含了琴棋书画等修身的艺术,又泛指一种东方神韵,渗透到建筑和瓷器等外观设计里。“中国风”也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西方,使西方对中华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我喜欢用“中国风”的提法,在对外传播和交流中用这个词汇比用“汉风”更好。中华文化是多文化多民族的群体性文化。在一次中韩文化论坛上我做了一个发言,发言嘉宾将“韩流”和“汉风”进行对比。我强调,用“韩流”与“中国风”作对比更妥切一些,大家都很赞同。我觉得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民族,我们对外还是用“中国风”的说法更好。
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价值观
“一带一路”倡议有什么文化意义呢?“一带一路”倡导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呢?我认为,“一带一路”不仅仅是中国的事情,而是“一带一路”沿线所有国家共同的事业。共同的事业就要有一个思想基础,那就是核心价值观。中央电视台在报导“一带一路”倡议时聚焦的文化问题——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是借用古丝路历史资源与沿线各国发展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共同打造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最终实现共同复兴,所以“一带一路”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及相关国家及民族中具有高度共识的一项国际性倡议。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相互信任、加深彼此感情。我国现在与沿线大部分国家都已经签署了政府间文化交流合作协定及执行计划,民间交流也开始频繁起来,合作内容也开始丰富起来,与不少沿线国家都互办过文化年、艺术节、电影周和旅游推介活动等,近几年在不同国家还多次举办了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与合作项目。特别要推荐的是甘肃省刚刚举办的敦煌文博会。2016年9月敦煌文博会是以“一带一路”国际文化交流为主题的国家级文化盛会,有86个国家、5个国际和地区组织的1500多位代表参加。会议发表了《敦煌宣言》,提出建立新机制进一步推动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民心相通。
文章来源:国际出版周报 43期 | 作者:吴建中
编辑:彭允心